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早于炎帝黄帝,是“三皇之首”。根据古书的记载,伏羲氏是在隧人氏之后、神农氏之前。神农氏相传是农业的始祖,是农神。伏羲氏当时是以狩猎、采集、渔猎经济为主。伏羲文化应该在农业起源以前相当一个时期,所以应该早于1万年。伏羲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伏羲是中华民族心智的先启者,是人类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

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游玩,在雷泽岸边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12年后,伏羲降生了。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比较完整地勾画了伏羲事迹、功绩,其中说道:“太暤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他看到了人们整天靠采集树上又酸又苦的野果度日,个个显得面黄肌瘦,深感同情。而河里、湖泊里有的是鱼,但是人们不会捕捉,只能手提木棒在水边等着,看着鱼游过来就用棒打,靠这种办法一天捕不到几条鱼。

有一天,伏羲躺在大树下冥思苦索捕鱼的办法,这时大树上正好一个大蜘蛛在树枝之间吐丝结网。蜘蛛把网结好了,就伏在中间等候着,不大一会儿,几个甲虫飞过来,撞在网上被捉住了;又过了一会儿,一只蜻蜓飞过来,也被蜘蛛网缠住,跑不掉了。伏羲看到这里,立刻受到启发,蜘蛛用小网能捉虫子,人类就能做网捕捉鸟儿,这种网撒到水里也一定能捉住鱼的。

伏羲采了一些野麻,晒干了搓成绳儿,然后用细些的绳子编织成渔网,用粗绳编成鸟网,教人们用网捕鱼捉鸟。

就这样,伏羲氏发挥聪明才智,借鉴蜘蛛结网方式,教导部众用绳索编结成网,网禽兽,网鱼虾。工具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渔猎业空前发展,捕获量大增,于是将消费不完的渔猎品加以驯养,开始了畜牧业,进而开始了原始农业,社会进入农牧并举的时代。正因如此,伏羲也就成了畜牧文化的代表。直至近代,渔猎行业还流行奉伏羲作为祖师爷的习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石网坠、骨鱼钩、鱼叉等捕捞工具,鱼或动物的形象也进入了彩陶艺术制品中,网格装饰纹样更是常见,都能证明伏羲时代畜牧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伏羲教导下,人类能够捕鱼捉鸟,比只吃树上结的野果要好多了。再也不会因为采不到果实挨饿了。但是这些生鱼生鸟吃起来味道并不太好,尤其成问题的是,有的弄不好,吃了还要闹肚子生病。伏羲为此感到忧虑,就到天上雷神那里去借火种。那时地上还没有火,只有雷神掌管着天火,在雷神发怒的时候,偶尔打到地上。现在伏羲取来了天火,便教人们用火把捉来的鸟儿、鱼儿烤熟了吃。自此,人们吃着香喷喷的烤肉,不再闹肚子,身体也更健壮了。

考古证明,人类使用天然火的历史可推至距今十万年前。伏羲的“钻木取火”当是对取火方法的改进。大地湾文化遗址及与之相应的仰韶文化遗迹均有灰坑、灶台、火塘被发现,说明伏羲时代火已广泛使用。火的使用对人类体质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为了纪念伏羲,人们把他称为“庖牺”,即“第一个用火烤熟兽肉的人”。

伏羲氏的功绩,除以上列举之外,还有许多。如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立占筮之法,创立占卜学;立九部,设六佐,分部管理部族事务等。总之,伏羲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在西部渭水流域的黄土高原上活动的伏羲部族发展壮大以及和东方部族的斗争融合,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于是就有了许多创制方面的发明。伏羲正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人们将这个时代的发明创造统统依托在他身上,以表示对这位杰出部族首领的崇拜和颂扬,可以说伏羲的发明创造既属于伏羲本人,同时也属于整个伏羲时代。